一個強大的國家,必須能容得下不鼓掌的人

转自:读我
作者:大牛哥


在这届俄罗斯世界杯上发生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场景。其中有这样一幕让我尤为“震惊”。克罗地亚女总统在比赛结束后进入球员更衣室,与球员挨个拥抱。但球员没有一个是围在她身边使劲地鼓掌,而是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。这种做法一点都不给总统面子。现场没人立正,听总统训话,也不用回去学习总统讲话精神!总统更没有在更衣室发表重要讲话,强调足球运动的重要意义,号召学习球员们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的精神,指明球队今后的努力方向……克罗地亚主流媒体也失去了这次宣传伟大领袖的机会,实在令人可惜。

这样的场景似乎和我们的习惯印象格格不入。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:当领导讲话,甚至只要缓步步入会场,台下就会响起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。再伴随着欢呼激动、热泪盈眶才是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。


世界上并不乏不鼓掌的人

同样是领导讲话,在美国,却有一群永远不会起立鼓掌的人。2010年1月27日,奥巴马总统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,充分展示了他的雄辩才华,获得了不少掌声。

但是在国会大厅里,却有一群永远不鼓掌、不起立欢呼的人: 这群人是军人法官

为什么军人不为总统鼓掌?

因为,美国的军队是国家化的。

军人不为总统鼓掌,表示美国军队是效忠国家的,效忠人民的。

而不是属于总统(或某一集体)的私人武装。

表示美国的军队是中立的,是不干涉政治的。

因此,不会对某人(或某一集体)的执政,而表示出支持或反对意见……

为什么法官不为总统鼓掌?

因为,这代表了美国司法的公正公平。

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,

法律不会因为某人(或各个党派)执政,而偏向于哪个党派。

因此,对于奥巴马的演讲,法官不表示出支持或反对的立场。

这群不鼓掌人,强调独立人格、独立思想、人人平等。造就这群不鼓掌人的,是西方的文化。它强调独立人格、独立思想、人人平等。用我们这边的话讲,就是个人主义。

和它相对的是集体主义,最终是权力的集中。不受制衡的权力必然会带来一种奇葩现象——马屁文化盛行。

马屁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。明《应谐录》中就有一则“善谀”的故事颇能说明问题。所谓谀,乃奉承巴结之意。

广东有一位县令,特别喜欢别人奉承。每发布一项政令,部下交口称赞,县令才喜欢。他手下有一名衙役想迎合县令,故意在旁边对人轻声说:世上大凡做官的人,一般都喜欢别人奉承,惟独我家老爷不然,很瞧不起别人对他的恭维。县令听到他所讲的话,迫不及待地把他叫到跟前,赞美不停,说道:哎,只有你才知道我的心思。你真是好样的!从此,县令对这名衙役格外亲近。

要说古代的马屁文化多少还有些技术含量。而到了近代,随着独裁者越发的残暴和无耻,马屁文化的表现则更加简单、直接和赤裸裸。这样,一种更奇葩的文化——鼓掌文化与时俱进的诞生了。

斯大林开会:鼓掌15分钟!

苏联时期,斯大林开大会场面是这样的。鼓掌能经常长达15分钟是平常事,最长能达到半个小时。斯大林讲完话,哗,大家鼓掌,拼命鼓掌,似乎是不鼓掌就是大逆不道。鼓掌鼓到后来,就出现一个很恐怖的局面:没人敢先停止鼓掌

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谁也不敢先停,所以一直鼓掌,最后直到斯大林本人认为可以了,做出一个手势,或是说一句『可以了』,大家才敢停止。

后来,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揭露斯大林的暴行,台下有人递条子上去。赫鲁晓夫当场宣读了条子的内容:赫鲁晓夫同志,当时你在干什么?

赫鲁晓夫露出愤怒的表情,大声问道:这是谁写的,请站出来!连问三次,台下一直没有人站出来。

赫鲁晓夫说:现在让我来回答你吧,当时我就坐在你的位置上。

这就是鼓掌文化。

超级鼓掌文化,从鼓掌升级为哭

后来朝鲜觉得这个鼓掌文化还是太LOW,又将之升级为哭文化。就象这样:

不仅是女人哭,男人也哭,老人孩子一块哭。不哭就体现不出激动,不哭就代表不了忠诚,不哭就显得那么格格不入。

鼓掌文化,让不鼓掌的人失去说话的权利

甲午战争后,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对中国造访的定国公载泽说:贵国并非没有人才,然而贵国乃专制之地,不管天才、地才,一遇专制,俱为奴才!此乃贵国愚昧落后不能强盛的根源。

伊藤博文

一个合格的奴才必须要想到主子前面,做到主子前面。一旦任何感觉上有可能不对主子胃口的言论和苗头出现,马上就删你的贴,封你的号,禁你的言,缚你手脚。用实际行动为主子挡眼睛、堵耳朵,表忠心。除非你愿意一起鼓掌,否则就会失去说话的权利。

马屁文化唯一的优点就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多笑料。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,这样的文化盛行,带给人们更多的是灾难。

有道是,欺君易,欺天下难。一人犯错误并不可怕,天下人可帮其纠正。可是在马屁文化之下,众口一词,人们由不敢说到不敢想,由不敢想到不会想。一个个都成了只会阿谀奉承的奴才,没有了自我,没有了纠正错误的能力,国家怎能不灾祸连连?

马屁文化的另一大功能就是创造“自嗨”。之前的“跪求体”、“哭晕体”、“吓尿体”等浮夸自大文风频现就是马屁文化的又一个新高度。

众口一词的鼓吹“中国创下多个“世界第一”!无人表示不服”,“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”等等。不外乎还是上糊弄领导,下忽悠群众的花式拍法。

马屁文化的背后是对权力的崇拜和畏惧

中国是一个“官本位”的国家。重“官“的社会里,人们都想当官,又都怕官。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”,“十年寒窗无人问,一朝成名天下知”,这些在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励志口头禅,实际上是官本位思想的真实写照,也是中国人对权利极度渴求的真实写照。靠溜须拍马和热烈鼓掌上位的人,也会越发喜欢在掌声中找到自我价值。轻易不会破坏这种掌声四起的局面。

能从这种马屁文化中脱颖而出,保持一个清醒自我的人,就会非常的难能可贵。

在马屁文化盛行的时代,那些不会鼓掌的人,他们的处境会无比的艰辛,而他们,却是国家的希望所在。愿读过此文的朋友上交不谄,下交不渎,清醒做自己

(完)

Published by

LEI

老雷的市場紀要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