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中國市場」是貿易糾紛中的重要底牌

转自:墙外楼


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,在中国的美国企业与在美国的中国企业心里都不踏实,担心会受到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。对于贸易纠纷中筹码少一些的中国来说,提前预估美国企业外流与回流的可能性,是目前阶段应该做的事情。

美国企业在中国,现在总的数量并不多,据不完全统计大约超过1000家。但问题的严重性却不全是由企业数量来决定的,而要看美国企业的流动对世界市场的实质振动和影响。从投资规模看,中美双方的统计有不小的差别。根据中国海关数据,2017年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(FDI)为31.3亿美元。根据荣鼎咨询(Rhodium Group)的统计,2017年美国企业对中国投资是140亿美元(2016年为138亿美元)。不过,荣鼎咨询的统计中还包括资本并购的规模。

从行业来看,根据荣鼎咨询(Rhodium Group)的研究,美国对中国的投资,规模较大的是ICT(信息、通讯和技术)、娱乐业、汽车、农业和食品,以及房地产。其中增长较快的是前四类产业。规模中等的是机械、能源、健康、材料等产业,其中,机械与能源产业投资保持稳定,但健康和材料产业的投资萎缩。规模较小的是电子、金融、航空、交通、消费等产业。

安邦咨询(ANBOUND)的研究人员认为,美国企业的回流并不容易,撤资涉及到市场体系调整、重置生产线等,会产生巨大的成本。在回到美国之后,美国企业能不能在失业率极低的美国找到工人进行生产,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。至少在制造业领域,会面临这样的突出问题。还要指出的是,美国的企业回流与外流是两码事,相信一部分美国企业不会回流美国,而是会流向其他低成本的新兴市场国家,这就形成了美国企业的外流。

但对美国企业来说,更为关键的问题还不是上述这些问题,而是美国企业是否准备放弃中国市场。即使美国企业可能搬出中国,但庞大的价值10万亿美元的中国市场是否可以放弃?相信美国企业都会掂量掂量。据美国经济分析局(BEA)的数据,2015年美国公司在中国的总销售额为3730亿美元,其中包括中国子公司的2230亿美元和美国对中国出口的1500亿美元。今后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和需求品质提高,中国市场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利益和增长。因此,对美国企业来讲,离开中国市场将是一个艰难的决定。

看看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存在,就能理解放弃中国市场对美国公司意味着什么。在中国的美国公司,软硬件类科技公司有:惠普、戴尔、GE(通用电气)、思科、Oracle(甲骨文)、高通、亚马逊、微软、苹果、应用材料等。GPS导航市场有:谷歌、洛克希德-马丁(旗下公司)等。在快递行业有:UPS、联邦快递;在汽车业有:福特汽车、通用汽车、克莱斯勒等。在工程机械领域有:卡特彼勒。在餐饮食品零售业有:可口可乐、百事可乐、星巴克、肯德基、麦当劳中国(已被中国公司收购)、汉堡王、沃尔玛;在服装类有:北面(North Face)、耐克、阿迪达斯、乔丹、索康尼等。在金融行业有:高盛、摩通大通、花旗银行、杜邦、美国运通等。在能源行业有:雪弗龙。在家居服务行业有:家得宝史丹利百得、家得宝等。在日化和医疗领域的品牌有:Olay、雅诗兰黛、倩碧、契尔氏、兰蔻、宝洁公司、强生公司、露华浓公司等。

从以上这些企业品牌中,一方面可以感受到美国企业的强大,所涵盖的领域覆盖到中国生活的方方面面;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庞大的中国市场对美国企业的重要性。

最终分析结论(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):
对于贸易摩擦对美国企业的影响,安邦咨询的判断是,对于美国在华企业而言,最困难的挑战就是如何面对中国市场,相信其中的大部分企业而不是小部分,是根本离不开中国市场的。否则,要是能离开的话,它们早就离开了。(NHJ)

Published by

LEI

老雷的市場紀要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