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年前,我在微博上曾經發表過一個用於觀察A股市場狀態的理念,叫做:四輪驅動。

上述四個要素中,政策和資金是至關重要的。眾所周知,A股是個政策市,因此沒有什麼比政策對市場的影響更重要;其次,A股是個投機市,因此資金的流動性是僅次於政策的第二大要素。 其他兩個要素,對於A股市場來說,他們只是加分項,而不是決定性的。
在美國市場,也有一個類似「四輪驅動」的理念:ELVS,即
- Earnings(盈利)
- Liquidity(流動性)
- Valuation(估值)
- Sentiment(情緒)
應該說,美國市場經過了百餘年的洗刷沉澱,總體上說,監管比較規範,市場行為相對理性——投資股票本質上是投資生意這個基本理念深入人心。因此,企業的盈利狀況以及對未來的預期是影響市場第一大要素。
但不管怎麼說,股票市場不可避免地會成為投機場所,投機的首要前提就是流動性。忘了是哪一位先賢說過這麼一句經典:「流動性越充分的地方投機性越強」。剛入市的新手可能對這句話會不以為然,我相信隨著投機的閱歷豐富,你會逐漸體會到潮水的威力——小水塘裡是沒有潮水的——沒有潮水的地方不適合投機。
巴菲特有句名言:退潮之後才知道誰在裸泳。
當然,無論多麼投機的市場都會有一個「引力」存在,正如氣球不會飛出大氣層的道理一樣,估值就是這個引力。因為有這個引力的存在,才使得市場有了一個理性的參照物——漲多了就會跌、跌多了就會漲。俗稱:價格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。
最後一項,情緒,這是個非常不靠譜的東西,無法度量,且至關重要。情緒是個很敏感的要素,很多時候,市場整體的盈利水平不錯、流動性充裕、估值不高,但突如其來的一件事(比如Trade War)就有可能逆轉市場情緒,從而導致大跌。更邪乎的事情是,情緒逆轉之後會產生反身性作用,甚至會牽動企業盈利預期下降、市場流動性喪失,這個時候估值引力顯得格外沉重,引導市場進一步殺跌(Sell off)……反過來也是同樣的道理。總之,情緒這個東西要深刻理解,要善用之。
兩種略有不同的「四輪驅動」理念就介紹到這裡。可能有讀者要問了,現在的市場究竟怎樣?
我是該買呀?還是該買呀?還是該買呀?
很抱歉,我想傳達的信息不是提供一個結論,而是希望借此推薦一種思考的方式,
我希望我能為你打開一扇窗,讓陽光照進來。而我,不是那陽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