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面上有不少講解這個經典技術指標的著述,但幾從指標算法出發去深度研究其市場意義的文章卻非常罕見。正因為如此,謬解與繆用很常見。
MACD(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Divergence)本意是指價格乖離率的移動平均值。其設計原理是計算兩根時長不同的均線之間的乖離率,用此方法來評估價格偏離市場平均成本之間的距離。因此,MACD是個乖離率指標,也是一個價格強度指標,而不是趨勢指標。本文將從該指標的設計原理出發,逐步精解這個強大指標的核心要點。
先看圖:

MACD指標在多數交易軟件上都有默認存在,這個指標有三個子項:DIFF、DEA和MACD。詳解如下:
大多數軟件上默認的MACD指標算法如下:
DIFF = EMA(Close,12)-EMA(Close,26);
DEA = EMA(DIFF,9);
MACD = (DIFF-DEA)*2;
- DIFF,就是EMA12與EMA26之間的距離。只要EMA12在EMA26之上,DIFF就大於0,表明多頭排列。反之,DIFF<0則表示EMA12在EMA26下方,空頭趨勢。
- DEA,是DIFF的9日移動平均線。DIFF與DEA的關係表明股價的EMA12與EMA26這兩根均線之間的距離較近9日的平均值有了哪些變化——DIFF>0且DIFF大於DEA表示股價上漲的強度在增強,DIFF>0且DIFF小於DEA則表示股價上漲的強度在減弱;DIFF<0且DIFF大於DEA表示股價下跌的強度在減弱,DIFF<0且DIFF小於DEA則表示股價下跌在加速。
- MACD在算法上等於(DIFF-DEA)×2,這說明MACD(柱線)是為了更清晰地表示DIFF與它的均線DEA之間的關係而設計的。公式中的乘數2是為了放大顯示效果。如上圖,MACD綠柱表示DIFF強度轉強,MACD紅柱表示DIFF強度轉弱。需要注意的是,多頭趨勢可以有紅柱(強度減弱),並不表示多頭趨勢即將改變;空頭趨勢可以有綠柱(強度增強),並不表示空頭趨勢即將結束——這兩點有許多誤讀,請務必搞清楚。
上述三個指標聯合起來只為講清楚一件事:EMA12與EMA26之間的關係——是多頭排列(DIFF>0)還是空頭排列(DIFF<0)。以及不論是多頭還是空頭狀態下,當前的趨勢與過去9天均值之間的強弱程度。
小結:MACD是的滯後的趨勢強度指標,而不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先行指標。事實上,沒有任何指標具備前瞻性。
由上述原理可知:
MACD指標金叉的市場意義:金叉意即DIFF由下自上穿越DEA,表示價格的當前強度大於平均強度,說明強度發生了由弱變強的顯著變化;
MACD指標死叉的市場意義:死叉意即DIFF由上至下穿越DEA,表示價格的當前強度小於平均強度,說明強度發生了由強變弱的顯著變化;
關於背離
MACD指標頂背離的市場意義:當價格迭創新高而強度遞減,說明趨勢衰竭(如下圖):

MACD指標底背離的市場意義:當價格連創新低而強度遞增,說明趨勢衰竭(如下圖):

請注意,MACD指標不是用來判斷「趨勢」,而是用來判斷「強度」,因此,MACD背離現象只能說明「強度」發生了變化,並不能用來解釋「趨勢」的變化。雖然趨勢的變化是因為「強度」的連續變化逐步累積後形成的,但我們無法僅從MACD指標上知曉何時量變引發質變。
看到這兒,你應該發現了,市場上普遍認為MACD是一個判斷趨勢變化的指標,這是大錯特錯的。
MACD背離的出現意味著之前凶猛的上漲趨勢即將發生斜率修正,斜率修正並不會改變原有趨勢運行的方向,只有當DIFF<0才表面這個由EMA12和EMA26兩線構成的趨勢系統進入技術熊市。
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,這個指標使用的是EMA12和EMA26雙均線組成趨勢強度觀測系統。那麼如果改成我們常用的EMA20與EMA60則又構成了另外一個系統;如果改用美國市場慣用的50與100系統或者100與200系統又會怎樣呢?恭喜你,能提出這些聯想,你就進入了另一個嶄新的階段:
趨勢是有級別之分的,並且是由小週期向大週期逐級推進的。
這個話題有機會再寫……
最後,會員專區中有關於交易的內容一定不要錯過。
(完)